多次政府工作會議上一再強調要加快本地汽車企業的轉型升級。隨著新能源汽車成為全國的風口,輕量化、智能化、乘用化、新能源化必定成為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。尋求一條轉型之路來克服困境,不可謂不重要。在此發展方向上,汽車產業將打造智能制造新模式,推動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制造轉變。突出數字化改造,重點發展工業機器人,高端模具,數控機床;加快建設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業,數字化車間、智能生產線;明確工業機器人、汽車關鍵零部件加工裝備、汽車制造智能生產線三大重點。過去以商用車為重,而現在的汽車發展戰略是商乘并重、油電并舉,這就意味著過去的產線很難滿足如今的戰略發展需要。
同時,為響應“中國制造2025”的戰略和順應“工業4.0”的時代浪潮,“智能制造”將貫徹始終,機器換人、設備換芯、生產換線,汽車制造智能生產線幾乎宣告了過去產線的“終期”。
以激光裝備在汽車行業的應用舉例,傳統的汽車后橋采用鑄造件一體成型,再通過車銑來進行加工,而采用激光焊接后,通過激光焊接毛坯件,大大提高了后橋的強度以及生產效率。
而激光切割應用的范圍則更為廣泛,不論是卡車大梁、骨架、隨車吊的鈑金等材料的平面切割,還是車軸、車橋、主梁等管材、型材的切割,激光切割都能完美完成任務。
當然,以激光設備為中心構建的自動化產線,涵蓋了帶料庫自動上料、自動切割、自動下料,真正可以做到24小時無人化自動。也許在過去24小時無人化自動這樣的字眼在生產中是“天方夜譚“,那么在“工業4.0”的時代里,智能化的生產線必然成為不可逆的趨勢。作為裝備的研發者、制造者,必定要以更敏銳的嗅覺捕獲時代的機遇。誠然,“中國制造2025”旨在推動各個產業的轉型升級,實現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歷史跨越,但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,對于裝備制造行業來說,更是“裝備智造2025”,是一次全新的機遇和挑戰。不僅僅只是在十堰,也更不僅僅只是在汽車行業。
機器的靈魂來自于裝備制造人晝夜不舍的心血、來自他們夜以繼日的努力和堅持。裝備制造人又何嘗不是“中國創造”的貢獻者呢?今年在全球經濟環境下行和疫情的雙重影響下,各行各業都受到了一定的沖擊,但還有很多的裝備制造人依然在工業制造的第一線堅守著,不僅僅是因為那一份“守得云開見月明”的心愿,同時還有對中國制造業會變得更大更強的信心。第一次工業革命讓英國成為了“日不落帝國”,第二次工業革命讓美、德、日崛起,歷史經驗表明,每一次工業革命都為后發國家成功實現趕超提供“契機”,就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而言,新一輪工業革命將會同樣帶來趕超發展的“契機”。
我們相信就算在困境之中,只要懷著堅定的信念,一定能走出一條光明的道路。
雙成激光作為裝備行業的一份子,始終相信裝備行業的未來在智能裝備,致力于幫助企業實現激光工業智能化。